半數的天津配餐公司處于盈虧邊緣,在過去的很多年中,一家投資數百萬元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難敵一個投資不過萬元的“小飯桌”。這么形容并不夸張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與“小飯桌”完全不同,它必須取得經營范圍包括集體用餐配送的食品經營許可證,方可從事集體用餐的膳食加工、分裝和分送等生產經營活動。而“獲證”必須經過食藥監管部門的現場核查,該項“驗收”對車間布局、衛生環境、操作流程都格外嚴格,要求生進熟出符合“單向”。飯菜做好后裝入餐盒放進保溫箱,再由專門的運輸車運到所需單位。
近“有點火”,訂單多到“不敢接”,“近配餐訂單量挺樂觀,現在每天送出五六千份左右。”中小學實行“配餐制”的政策帶火了一批配餐公司,相比之前比較平穩的訂單量,不少配餐公司本月訂單都出現了大幅增加。“但不能一味追求訂單量,為了保證飯菜的質量和安全,我們開始推托掉一些新增訂單。”不少家長還在觀望中。”但訂單也并非越多越好,“給中小學生提供配餐壓力很大,特別是食品安全問題,從食材采購到加工,再到送餐入口,任一環節掉以輕心,就可能被市場‘一票否決’。每增加一份訂單,就要對加工和配送能力進行權衡。”
天津配餐公司是要迎來她的春天了嗎!
薄利運轉,以一家規模3000多平方米的配餐公司為例,日訂單量6000份,每份價格10元-15元。正常運轉至少需要70位員工,月工資2000元,管理人員及廚師至少5000元,需要8輛車配送至十余所學校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將學生作為“主力消費群體”的配餐公司,每年的寒暑假一般呈“停業狀”。一家配餐公司每年也就180天是正常運轉的,但在“沒生意”的時候,房租、員工工資卻“一分不能少”。